警方捣毁非法抖音CK号交易网站,严打网络黑产链条
一、案件背景与定义
1、抖音CK号的定义:
- CK号是“Check Key”的缩写,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抖音用户账号的Cookie或API密钥,这些密钥可以用于模拟用户登录、批量操作账号,甚至绕过平台的安全验证机制。
- 黑产从业者通过技术手段(如木马、钓鱼、漏洞利用)窃取普通用户的CK号,或直接注册大量“僵尸号”生成CK号,形成交易资源。
2、非法交易的产业链:
上游:黑客攻击、恶意软件开发、爬虫技术窃取用户数据。
中游:交易平台(如“猴发卡”)为号商提供交易撮合服务,收取佣金。
下游:号商购买CK号后,用于刷量、水军控评、诈骗引流、黑产工具操作(如点赞机器人)等场景。
二、典型案例与打击成果
案件名称 | 时间 | 涉案金额/规模 | 打击成果 |
江苏“猴发卡”平台案 | 2023年2月 | 日均活跃商户400余家,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| 抓获15人,查封平台为1.4万余家号商提供黑账号交易服务。 |
天津网络黑账号案 | 2023年2月 | 查获黑账号20万余个,手机黑号5万余个 | 捣毁2个号商团伙,抓获13人,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。 |
2021年净网行动 | 2021年全年 | 全国侦办网络黑号案件超1.5万起 | 封堵非法网络推广渠道,整治黑产软件工具。 |
三、黑产操作模式与危害
1、操作模式:
技术窃取:通过木马植入、钓鱼链接或平台漏洞获取用户CK号。
自动化工具:利用“接码平台”“发卡平台”实现CK号的批量交易和自动分发。
隐蔽交易:通过虚拟货币、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暗语(如“饲料”“白号”)逃避监管。
2、社会危害:
侵犯隐私:CK号可关联用户设备信息、登录记录,导致个人隐私泄露。
破坏平台生态:刷量、控评行为扰乱正常网络秩序,损害企业利益。
助长诈骗:黑账号被用于电信诈骗、虚假广告推广,甚至成为网络水军的“马甲”。
四、警方打击手段与技术升级
1、技术反制:
数据追踪:通过分析交易流水、IP地址、设备指纹锁定嫌疑人。
AI建模:利用机器学习识别异常账号行为(如短时间内大量登录、高频操作)。
区块链存证:对黑产交易记录进行不可篡改的电子取证。
2、法律依据:
- 《刑法》第286条: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,最高可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- 《网络安全法》第44条:禁止非法贩卖个人信息,违者面临高额罚款。
- 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:对涉诈黑产实施全链条打击。
3、跨部门协作:
- 网安部门联合电商平台、支付机构阻断资金链。
- 国际警务合作打击跨境黑产团伙(如东南亚地区的“号商”窝点)。
五、防范建议与公众责任
1、个人防护:
避免点击不明链接:尤其是声称“免费领赞”“兼职刷单”的诱导内容。
启用二次验证:为抖音账号开启手机验证或生物识别登录。
定期清理Cookie:减少账号被劫持的风险。
2、平台责任:
技术防御:加强CK号加密机制,限制单设备多账号登录。
监测预警:通过AI识别异常流量(如短时间内爆发性点赞、关注)。
用户教育:定期推送反黑产知识,鼓励用户举报可疑账号。
3、社会共治:
举报渠道:公安部“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”(www.cyberpolice.cn)及各平台投诉入口。
行业自律:互联网企业需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,联合抵制黑产工具。
六、未来挑战与趋势
挑战 | 应对方向 |
黑产技术迭代快(如AI生成虚假账号) | 强化深度学习模型,实时更新风控规则。 |
跨境犯罪隐蔽性强 | 推动国际执法协作,建立跨国数据调取机制。 |
虚拟货币支付匿名性 | 加强链上数据分析,联合金融机构监测可疑交易。 |
法律滞后性(如新型黑产工具定性) | 完善司法解释,明确“网络黑号”的法律属性。 |
FAQs
问题1:普通用户如何判断自己的抖音账号是否被黑产利用?
解答:若发现账号出现异常操作(如发布未知内容、频繁被封禁)、粉丝或点赞量骤增但无真实互动,可能已被黑产劫持,应立即修改密码并开启二次验证,同时通过官方渠道举报。
问题2:为何打击黑产需要公众参与?
解答:黑产链条依赖大量“买家”和“卖家”支撑,公众若拒绝购买黑号、不点击不明链接,可切断市场需求;主动举报可疑行为能为警方提供关键线索,形成“群防群治”效应。